汉语词典

词语拼音注音意思解释
破二作三pò èr zuò sān 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
省事三shěng shì sān 藕的别名。
生三shēng sān 指天地。语出《老子》:“一生二,二生三。”
五三wǔ sān 1.五帝三王。 2.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
余一余三yú yī yú sān 《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孔颖达疏:“每年之率,入物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而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又留一分。是三年揔得三分,为一年之蓄。三十年之率,当有十年之蓄。”又《汉书.食货志上》:“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畜……三考黜陟,余三年食。”后遂以“余
三闇sān ān 三件不明智之事。指用兵作战时,派遣没有战斗力和不可信任的人去防守、出战和探察敌情。
三乏sān fá 三面防箭牌。乏,报靶人用来护身的器具。
三宫sān gōng 1.古代诸侯夫人之宫。 2.指后妃之宫。 3.谓天子﹑太后﹑皇后。 4.谓明堂﹑辟雍﹑灵台。 5.指紫微﹑太微﹑文昌三星座。 6.道教谓双目为绛宫﹑两耳为玉堂宫,鼻口为明堂宫。合称“三宫”。 7.道教指西玄山清灵宫﹑葛衍山紫阳宫﹑郁绝根山极真宫。
三足金鸡sān zú jīn jī 传说中的神鸡。扶桑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而后天下之鸡皆鸣。见《神异经.东荒经》。
三折笔sān zhé bǐ 谓捺笔有三次波折。
三尺锋sān chǐ fēng 见“三尺青锋”。
三藏sān zàng 梵文意译。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唐玄奘称唐三藏。
三损sān sǔn 指具有便辟﹑善柔﹑便佞三种习性的人。与这三种人交友,有损无益,故称三损。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邢昺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便,辨也,谓佞而复辨
三省sān xǐng 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
三戒sān jiè 寓言故事。唐代柳宗元作。由《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组成。写麋、驴、鼠三种动物初因各种缘故得到保护或受到敬畏,后真相暴露,均被强者杀死。由此反映了现实中种种虚假丑恶势力的本质,并对其提出警告。文字短小精悍而波澜起伏,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三庚sān gēng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2.三伏。
三黜sān chù 1.三次被罢官。 2.形容宦途不利。
三寸银钩sān cùn yín gōu 犹三寸金莲。
三牢sān láo 古代祭祀时,用三鼎盛牛﹑羊﹑豕三牲称三牢。
三不入sān bù rù 谓三过家门而不入。形容尽心竭力,忠于职守。语出《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让sān ràng 1.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 2.指周泰伯让位于季历事,后人称为盛德。 3.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 4.再三责数其过失。 5.谓以三种方式资助。
三驱sān qū 古王者田猎之制。谓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易.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孔颖达疏:“褚氏诸儒皆以为三面着人驱禽。必知三面者,禽唯有背己﹑向己﹑趣己,故左右及于后,皆有驱之。”一说,田猎一年以三次为度。陆德明释文引马融云:“三驱者,一曰干豆,二曰宾客
三染sān rǎn 三度浸染。
三势sān shì 古代军事学上的术语。《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气势,谓斗志;地势,谓选择有利之地理条件;因势,谓善伺敌之间隙。
三人月sān rén yuè 谓与月亮﹑身影为伍。形容孤独无偶。语本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矢sān shǐ 1.三支箭。 2.指战国赵廉颇一饭三遗矢事。矢,同“屎”。
三山客sān shān kè 指道士。
三适sān shì 1.谓好德﹑贤贤﹑有功。 2.三件适意的事。
三君sān jūn 1.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后汉书.陈纪传》:“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着高名
三王sān wáng 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
三白鸟sān bái niǎo 传说中的神鸟。
三异sān yì 指汉中牟令鲁恭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
三乐sān lè 1.三种乐事。随文而异。 2.三种爱好。 3.谓春﹑夏﹑秋三时之务。
三尺之孤sān chǐ zhī gū 幼小的孤儿。
三隧sān suì 1.犹言三道。指为将者必须具备的三项条件。 2.远郊之地。隧,遂。 3.三条通道。
三生石sān shēng shí 传说唐李源与僧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观果殁,而孕妇产。及期,源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
三思sān sī 再三思考。语出《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反复思量,再三权衡凡事要三思,免得后悔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红楼梦》
三枭sān xiāo 1.古代博戏中的胜采名。 2.北齐税制名。
三大sān dà 1.指道﹑天﹑地。 2.指君﹑父﹑夫。
三选sān xuǎn 1.经过三次选拔。春秋时,管仲为齐桓公制定的选拔官吏的方法。 2.选三种人。
三羸sān léi 指马的三种劣相。
三何sān hé 南朝梁何逊﹑何思澄﹑何子朗的合称。
三九sān jiǔ ㄙㄢ ㄐㄧㄨ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约在每年1月9-17日,正值“小寒”和“大寒”之间。此时冷空气经常南下,中国的气温降至全年最低。
三好sān hǎo 三种爱好。
三惑sān huò 1.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 2.佛教天台宗所说的三种妄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三大宪sān dà xiàn 清代地方官员对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提刑按察使)的合称。
三淖sān nào 传说中川泽名。
三笴sān gǎn 谓九尺。笴,箭干,长三尺。
三赦sān shè 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
三思台sān sī tái 元代俗语。胸口,心窝。
三折sān zhé 指三折笔。
三肘sān zhǒu 肘,度量词。一肘一尺五寸,三肘为四尺五寸。汉班固《白虎通.圣人》:“汤臂三肘,是谓柳翼,攘去不义,万民蕃息。”一说一肘二尺,则三肘为六尺。
三衣sān yī 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三左sān zuǒ 指周朝六卿中的太史﹑太祝﹑太卜。因常在王左,故称。
三壶sān hú 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方丈﹑蓬莱﹑瀛洲的合称。
三章sān zhāng 1.三条法律。汉高祖刘邦率兵进入咸阳时,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见《史记.高祖本纪》。 2.泛指简单明确的法律或规章。
三谛sān dì 佛教语。指空谛﹑假谛﹑中谛。
三乘sān shèng 三乘车。每乘四马。殷商时为下大夫的仪制。
三白法sān bái fǎ 佛教喻身口意三种净业。
三狱sān yù 1.三宗刑狱案件。 2.由大理寺(廷尉)﹑都官(刑部)﹑御史台共同审理的狱案。

字典查询

拼音查字偏旁部首笔画查字汉字结构汉字拆字

热门组词

春组词夏组词秋组词冬组词鼠组词牛组词虎组词兔组词龙组词蛇组词马组词羊组词猴组词鸡组词狗组词猪组词狼组词熊组词猫组词

成语查询

联合式成语主谓式成语动宾式成语偏正式成语紧缩式成语连动式成语补充式成语复句式成语复杂式成语贬义成语中性成语褒义成语一般成语常用成语当代成语近代成语古代成语

诗词查询

诗词分类诗人大全诗词名句诗词大全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乐府

其他查询

反义词近义词文学典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13-2024 汉语词典在线查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00000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2830130449